欧美市场需求乏力,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海外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愈加困难。为此,济南市成立了“走出去”企业合作同盟,旨在借助政府搭建的平台,本土企业之间实现更多合作,抱团“出海淘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合作同盟让海外企业
协同作战
据济南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走出去”企业已达262家,每年还以五六十家的数量递增。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企业涵盖诸多行业,协同作战的互补性优势有待挖掘。比如,境外承包工程需要钢材、电机、变压器、卡车、电脑,这些产品济南都有生产厂家,完全可以形成一个以境外工程为主体的产业链条。再比如境外营销,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销售网络、销售人员,如果这些企业能够联起手来,就会形成一个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
但遗憾的是,济南市“走出去”企业多年来在海外基本上是单打独斗,还未形成“抱团出海”优势。以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使用的材料、设备、产品为例,在这块不小的市场份额中,“济南造”仅占40%,其余60%都是从外地采购。
为破解这一困局,济南市近期成立了“走出去”企业合作同盟,以此形成共享营销资源、共建研发中心、共同开发市场的命运共同体,打造“济南工程”、“济南企业”、“济南产品”等品牌。
与此同时,针对企业“走出去”渠道较少、信息缺乏等问题,济南市商务局同时启动了“海外济南”信息平台。所有企业和部门都可以在此发布信息,比如企业自身有哪些工程、哪些项目、哪些产品,可以给哪些企业提供配套设施或服务,需要哪些企业、产品协作,由此形成一个“走出去”企业协作配套的网络平台,便于互通有无、资源共享、通力协作。
他们还通过建立外经外贸互动机制,着力帮助“走出去”大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出口产业集群,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境外投资项目下带动出口的规模。
213.5亿美元:济南企业10年海外业绩不俗
来自济南市商务局的数据表明,该市目前具备对外承包工程资质的企业共56家,拥有建筑工程、矿产勘采、电力工程、机电设备四大优势行业,涌现出电建总公司、电建二公司、外经集团、中铁十局、中铁十四局、路桥集团、二机床集团公司、源和电站工程技术公司、四建集团、城建集团等骨干企业集群。
去年8月,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官方网站上刊登了其经济商务参赞处提供的一条消息:济南域潇集团全资子公司非洲长城矿业有限公司成功取得非洲莫桑比克颁发给中资企业的第三张锆钛矿采矿证。这是迄今为止莫桑比克矿产资源部门颁发的面积最大的金属矿采矿证,总面积达231平方公里。济南域潇集团正是第一家“走出去”到莫桑比克开发矿产资源的中国民企,已取得该国60多个探矿权、7个采矿证。
据悉,2012年,济南市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达42.5亿美元,增长10.4%,创历史新高,居山东全省首位。10年间,济南“走出去”企业累计签订对外工程承包合同213.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3.3亿美元。